所有製品的製造邏輯其實只有三類,一是把不要的部分去除,例如各種切削方法,二是把要的部分填補進去,例如鑄造,塑膠射出成形,與現在最夯的3D列印(以前叫RP, Rapid Prototyping),第三類就是把以上兩類的半成品黏起來,例如焊接、膠合等;塑膠沒出現時,人類使用石材、金屬、木材、皮革、棉麻絲等材料,自從塑膠出現後,以上幾種材料的產品都可找到塑膠替代品,它的優點就是便宜,不過致命缺點就是不耐久,現代經濟追求的是成長與利潤,所以塑膠真是大行其道。家裡使用的塑膠東西買回來漂漂亮亮,不過只要壞一個小地方,就難用了。以下舉幾個我小碎木取代塑膠修理家用品的案例給大家參考。第一個是空氣清淨機的風量控制塑膠旋鈕內部與軸心接合處斷裂,少了旋鈕的清淨機要怎麼使用?難道每開一次都要拿鉗子嗎?找一小截龍柏樹枝,鑽個稍小的孔,用緊配合塞入軸心,馬上就可以用了。第二個是橡皮管彈性背肌伸展繩,對接處老化疲乏斷裂,若不想辦法修好當然就是丟掉,找一小截紫檀樹枝,鑽兩個洞,將彈性橡皮管穿過洞,再用兩個木珠塞入橡皮管,這樣又可以用了吧?三個是伸縮型帆布椅,椅布四周有四個塑膠滑塊,只要壞掉一個,椅子就只能丟掉,這張椅子陪大家渡過許多快樂的露營日子,找一塊小松木,依剩下的三個塑膠滑塊做參考,製作了一個可用的木滑塊,裝上去試試,還真被我修好了,第四個是連接護目面罩兩邊的塑膠耳座斷了一個,裁切兩小塊黃櫸木,用快乾膠黏在耳座旁邊加強支撐,再將一小片黑檀薄片與斷裂處重疊黏合,護目面罩又恢復功能了。這樣搞,對環境而言是少了廢物,環保(好事),對商人而言,少賣了東西(不好),對具有比爾蓋茲能力的人請不要學,該省下時間去做點更重要的大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