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次這把黃檜木梳也是利用治具在桌鋸上鋸的,梳齒間隙算可以,但齒根未成直線,可能是沒有完全推過鋸刀就拉回來,不敢鋸第二次了,怕愈描愈黑,取下後夾在虎鉗上,用小銼刀修齒根部,再用磨梳齒砂帶機,最後手磨。完成作品後在好奇心驅使下,打入木梳子搜尋,意外發現一篇介紹馬王堆漢墓,曾出土一支2000年前,墓主辛追夫人用過的黃楊木梳(梳子舊名叫篦),據說梳寬約5 cm,卻有74條細縫(http://tw.myblog.yahoo.com/jih9432/article?mid=4836),我試著計算一下它的齒縫約0.34 mm,我有一支玉鳥細工鋸,鋸片厚度是0.3 mm,但2000年前是用什麼方法加工呢?據說是先將木材浸水,脹大後再加工,完工後再使之乾燥而成,總而言之,古人的世界可能比較容易專心於技術,不過成功的技術卻常秘而不宣,甚至有連女兒要學都不傳的偏見;據稱古羅馬人就已經愛與同好交流成果,16世紀後發展成期刊,所以他們的各種技術與理論在互相交流激盪下也就得到更快速的發展,但是難道他們就不愛藏私嗎?大家都是人,只是制度不太一樣,威尼斯在15世紀末就推出專利法,給發明人有壟斷專賣之特權,在中國就沒有這種制度,所以某人做出好吃的包子,開個包子店,店名遭人以諧音摩仿,第一家店還覺得很光榮,事實上即便在這個年代,兩家蛋糕店開在一起,首先成名的那家客人就是較多,山寨亦無作用,所以第二家店若能改賣咖啡,並以到隔壁買蛋糕,到這裡喝咖啡來做廣告,那不是互蒙其利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牛 的頭像
    阿牛

    愛木需榮

    阿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